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6个【汇编五篇】

2023-11-10 │ 成功哲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6个【汇编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6个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篇3

“牛仔大王”李维斯的西部发迹史中曾有这样一段传奇:当年他象许多年青人一样,带着梦想前往西部追赶淘金热潮。

一日,突然间他发现有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往西去的路。苦等数日,被阻隔的行人越来越多,但都无法过河。于是陆续有人向上游、下游绕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俯,更多的则是怨声一片。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李维斯想起了曾有人传授给他的一个“思考致胜”的法宝,是一段话:“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个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于是他来到大河边,“非常兴奋”地不断重复着对自己说:“太棒了,大河居然挡住我的去路,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果然,他真的有了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摆渡。没有人吝啬一点小钱坐他的渡船过河,迅速地,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居然因大河挡道而获得。

一段时间后,摆渡生意开始清淡。他决定放弃,并继续前往西部淘金。来到西部,四处是人,他找到一块合适的空地方,买了工具便开始淘起金来。没过多久,有几个恶汉围住他,叫他滚开,别侵犯他们的地盘。他刚论理几句,那伙人便失去耐心,一顿拳打脚踢。无奈之下,他只好灰溜溜地离开。好容易找到另一处合适地方,没多久,同样的悲居再次重演,他又被人轰了出来。在他刚到西部那段时间,多次被欺侮。终于,最后一次被人打完之后,看着那些人扬长而去的背影,他又一次想起他的“致胜法宝”:太棒了,这样在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他真切地、兴奋地反复对自己说着,终于,他又想出了另一个绝妙的主意――卖水。

西部黄金不缺,但似乎自己无力与人争雄;西部缺水,可似乎没什么人能想它。不久他卖水的生意便红红火火。慢慢地,也有人参与了他的新行业,再后来,同行的人已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在他旁边卖水的一个壮汉对他发出通牒:“小个子,以后你别来卖水了,从明天早上开始,这儿卖水的地盘归我了。”他以为那人是在开玩笑,第二天依然来了,没想到那家伙立即走上来,不由分说,便对他一顿暴打,最后还将他的水车也一起拆烂。李维斯不得不再次无奈地接受现实。然而当这家伙扬长而去时,他却立即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再次强行让自己兴奋起来,不断对自己说着: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他开始调整自己注意的焦点。

他发现在来西部淘金的人,衣服极易磨破,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有废弃的帐蓬,于是他又有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废弃的帐蓬收集起来,洗洗干净,就这样,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牛仔裤!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如果我们只知道说那句话,那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阿Q;如果我们把那句话作为我们走出沮丧的警句,转变面对失败时的心态,换个角度思考、行动,成功的就有可能是你、我、他!

猜您感兴趣:

1.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2.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6则

3.从失败走向成功的事例

4.成功和失败的小故事

5.失败到成功的事例

【篇2】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6个

如果要列出一个清单,其中生活最“艰辛”但是却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功创业者,那么怎么能不提到史蒂夫乔布斯呢?

上世纪50年代,乔布斯出生在一个单亲妈妈家庭,之后一直到乔布斯上了大学,他都是依靠Paul和Clara Jobs夫妇收养长大的,但是,乔布斯在学校里经常被人欺负,特别是在中学时期,乔布斯由于成绩好跳级,他成了班上最小的一个学生,因此更容易被人欺负。最终,他拒绝上学,并要求他的父母把他送到其他地方去。

他们确实这么做了,剩下的故事已经刻在历史上了。

他们把家搬到了Palo Alto,虽然学费不菲,但那里的学校更好。不过乔布斯仍然很不合群,直到他加入了学校的数学俱乐部,在那里他遇到了其他志同道合的同学。

如今,那座位于加州洛斯阿尔托斯市Crist Drive路2066号的房子,也就是乔布斯的家,也许很快就会成为一个历史景点了,因为在那里,乔布斯开发出了第一台苹果电脑。

【篇3】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6个

在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他执导的大片《泰坦尼克号》可谓路人皆知,但说起他导演的另两部片子——《深渊》和《真实的谎言》,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很早以前,卡梅隆就想拍摄一部不同凡响的爱情大片。于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筹备、拍摄,上世纪80年代,科幻影片《深渊》与观众见面了。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这部作品根本没有在观众中掀起波澜。

后来卡梅隆又拍了《真实的谎言》。公映后,虽不像《深渊》那样反响冷淡,但观众仍不买账。

两次失败后,他开始静下心来,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调整拍摄思路。就这样,《泰坦尼克号》在他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

思路有了,接下来就是严谨而艰苦的拍摄。为了拍好这部片子,卡梅隆可谓用心良苦。

就拿一个细节来说,电影里的船,是一艘只建了半边的泰坦尼克号。由于在码头上出航时,这半边船的方向和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后期制作时就必须用计算机软件将其方向翻转过来。为了翻转方向的一致、为了拍摄效果更逼真,卡梅隆要求,每件行李标签上的字,都要倒着写,以便翻转过来后是正的。其实,那么大一个场景,行李标签上的字是什么方向,镜头里根本看不出,但卡梅隆不这样认为,在他的思维中,拍摄不仅仅是一项技术,还包含着态度。

众所周知,《泰坦尼克号》成功了!

当热潮过后,大家开始冷静回顾卡梅隆的成功,直到这时才发现,《泰坦尼克号》不过是《深渊》和《真实的谎言》的延续。

换句话说,《深渊》是为《泰坦尼克号》的一些特技在暖场,如果未曾在海里拍过《深渊》,卡梅隆调动《泰坦尼克号》的身手不会这么灵活;《真实的谎言》是为《泰坦尼克号》的情节在做铺垫,如果没有《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在感人度上不会这么传神——原来,卡梅隆始终没有放弃拍摄一部爱情大片的梦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很多人也曾为自己的梦想奋斗过,但是,真正实现梦想的人并不多。卡梅隆的成功不是偶然的:首先,他是一个有大理想的人;其次,他是一个有大决心的人;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还是一个在梦想的台阶上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停步的人。

【篇4】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6个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篇3:成功在流浪的路上

陈星以一曲自己创作的《流浪歌》红遍了全球的华人世界。然而有谁知道,为了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他的音乐也充满了辛酸和苦涩……

执著的求学路

陈星出生在湖北洪湖乌林镇一个贫穷的村落。小时候,他聪明调皮,远近闻名。到5岁时,他对音乐的悟性便日渐显露出来。

湖北洪湖素有“戏剧之乡”一说。那时候,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活,嘴里常常哼上一段楚剧或花鼓戏自得其乐。大人们唱时,小陈星也跟着哼,两遍下来,他就能唱得滚瓜烂熟。只要人家说:“欢迎陈星来一段!”他便毫不怯场,学着大人的腔调,有板有眼,逗得人们一阵阵开怀大笑。遇到那些累赘冗长的段子,陈星干脆自己填内容,看到什么唱什么,但曲调却丝毫不走样,乐得奶奶直夸孙子是“老戏新唱”。

上学以后,陈星一直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每逢镇上、市里举行文艺会演,他总能代表学校捧回一个奖。上高二那年,他以一首通俗歌曲在全市业余歌手赛上夺魁。捧着主办单位赠送的一把吉他,陈星想当一个歌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1989年,陈星面临人生的重要关口——高考。他把目标盯住了武汉音乐学院。为背水一战,他白天练声。晚上攻克专业知识。母亲每月给他20元买菜票的钱,他仅仅只买半个酱菜,打牙祭时才买一个青菜,省下的钱全用来买声乐方面的书籍。

临考的前两个月,陈星的嗓子却因过度劳累嘶哑了,辅导他的郑老师心疼不已,教他多吃水果,以保护嗓子。可吃水果对于陈星来说是一种奢侈。

陈星怯怯地问老师:“除了吃水果,还有没有别的保护嗓子的办法?”郑老师顿时明白了一切:“那你改吃白萝卜吧!白萝卜水分重,营养好,对保护嗓子有好处!”陈星乐了:“这不难办到,我家有的是!”以后每周回家,他便提着一大兜自产的自萝卜返校,每天早中晚当水果吃。这法子还真管用,以后陈星的嗓子很少有嘶哑的时候。

这年的高考,陈星最终还是失利了。忧郁地回到家里,他一言不发。母亲不敢问结果,只是一个劲地劝慰他:“孩子,唱歌也不能当饭吃。如果你觉得没有把握,干脆复读一年再改报文科吧!”但陈星不甘心就这样与音乐失之交臂。

一天,陈星在《通俗歌曲》上看到武汉一家音乐学校的招生启事,便按着地址写了一封信询问招生的情况。不料想,学校很快寄来了录取通知书。陈星感到不可理解,连考也未考,怎么会被录取?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所继续教育性质的学校,但此时的陈星求学如渴,只要能学到音乐的真本事,他并不看重那张正规的文凭。

家人没读什么书,以为星儿真的考上了大学,东拼西凑筹集了800元钱给他作学费。而慈爱的父亲则不顾星儿的反对,坚持要一路护送儿子到武汉。

一路上,陈星像做了亏心事似的低着头,不敢直视父亲的眼睛,他害怕父亲一旦知道不是正规大学的真相会拉着他往回走,到了校门口,心里揣着小鼓的陈星拦住了父亲:“爸,已经平安到校了,您回去吧!家里的活正等着您呢!”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陈星鼻子一阵发酸:“爸,我这是拿着你们的血汗钱去一搏呀,我实在太爱音乐了!”

但走进这所学校陈星才发现,该校所教的普及基础课程不能满足他深造的需要。半年后,通过老师的介绍,他参加江汉大学艺术系的插班考试后被录取。从此,他如鱼得水,抓紧分分秒秒的时间吮吸知识的营养。

伴随而来的苦恼便是经济的拮据,一个子儿掰成两半花,到了月底还是常常断炊。恰好,陈星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歌厅的一位乐手,陈星便去歌厅勤工助学当起了这乐手的徒弟。

头一次在歌厅里唱歌,陈星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憋得满脸通红,站在台上,他浑身都绷得紧紧的,双腿还在不停地哆嗦。一曲《你知道我还在等你吗?》在台下唱得如行云流水,可在台上却唱得有些变调。一场下来,他浑身都能拧出水,感觉好费劲、好吃力。

一个月以后,陈星正式有了报酬。每唱一场,能获10元钱。为了多挣些钱自食其力,他一晚赶四个场子。每天吃完晚饭,他骑着一辆破自行车风风火火地赶到第一家歌厅,演唱完毕后,又马不停蹄骑行6里路赶到第二家。

在大学期间,陈星靠着打工的积蓄,聘请了武汉歌剧院的两位教授做他的声乐键盘辅导老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羽翼正丰的陈星梦想着能有早日放飞的一天!

唱着自己作的歌去漂泊

1993年毕业分配时,陈星本可以分到中学做音乐老师,但他的梦想是要唱着自己创作的歌,迈进音乐艺术的领域。他谢绝了老师的好意推荐,开始了他在武汉辛酸的音乐流浪之旅。

陈星属情感丰富、性格内向的人。早在高考失利,情绪沮丧时,他信手写过一些歌词以宣泄心中的苦闷和忧伤。到了上大学时,他自己写歌自己唱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他的衣袋里随时都装着笔和小本子,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个闪光点,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灵感。

那时,陈星每天唱歌至深夜,常常得翻院墙进校入寝。不得已,他在汉口江岸区租了一间房。唱完歌回来,他将记录的“思想火花”进行加工、整理、去粗取精。1994到1995的两年间,音乐漂泊的经历更成为陈星创作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一大批优秀的作品纷纷在这个出租屋诞生。

一个冬天的夜晚,陈星唱完歌出来,雷鸣电闪,风雨交加。躲了一阵雨后,老天似乎还没哭够,他一头冲进暴风雨中……

孤单地回到自己的出租屋,陈星又冷又饿,浑身已淋得像个落汤鸡。找遍了一无所有、冷锅冷灶的家,好不容易寻出了半袋方便面,他不禁潸然泪下,想到为求学音乐而奔波,为生计而忙碌,“春夏秋冬孤单地走,风里雨里没有人问候……”头发上的雨水和着泪水便一滴一滴地融入了碗中,根据这特有的经历,他创作出了早期的作品《孤单地走》。

陈星没有过高的奢望,只希望人们能喜欢他创作的歌,能得到社会的认可。他常趿着一双拖鞋,背着一把吉他,头戴一顶遮阳帽,架上一副学生似的透明眼镜,出入于酒店推销自己的作品。记得一次到一家大酒店唱晚歌,他“犹抱琵琶半遮面”,走到一桌喝夜酒的客人面前,如卖小白菜一般卖自己的作品:“先生,要不要听歌?”人们把他当作了讨饭的乞丐,连声呵斥:“去!一边去!”陈星的心透骨的凉,掉头就走。刚走出酒店的大门,他自己问自己,能这样前功尽弃吗?不能气馁呀!于是又折了回来,终于最后一桌的客人们接纳了他。陈星放开歌喉,唱了一首他刚创作的新歌《伤心泪》,“黑暗的时候,听见有人在哭泣,是谁让你如此的伤心;黄昏的时候,看见有人在流泪,是谁把你伤得这样深……”

满桌的客人带头鼓掌,让他再来一首,陈星一口气又唱了几己创作的歌。

陈星开始把新歌带到歌厅里去唱,虽然没有音乐混响伴奏,也好评如潮。客人们对他的肯定,使他在情绪消沉时寻回了自信。后来,他找到一位老师,期望能得到这位音乐界权威的首肯。老师却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你的词曲有很多地方不符合音乐的传统规律……”陈星对老师的观点却不敢苟同,他认为通俗歌曲唱的是情写的是情,在创作手法上应该别出心裁,不应受传统音乐的限制和拘束,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浸透着血与泪《流浪歌》

1994年春节,陈星回洪湖老家过春节。正月初三傍晚,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弥漫了整个村庄。陈星倚在门口,望着这皑皑白雪,心情充满了无限的哀伤:浸透着血与泪的音乐流浪路呀,何时才是个尽头?突然,一股灵感喷涌而出,一个个优美的五线谱跳动在脑际。他信手拿起笔,一串串曲谱跃然纸上。他轻轻地哼着曲子,如泣如诉,婉转凄美,他暗自揣摸,这样的曲调,不适合填爱情歌词,适合抒发乡愁。正在这时,妈妈在堂屋里叫着:“星儿,饭都凉了,快进来吃吧!”这一声亲切的呼唤,仿佛从天外飞来,陈星的整个心都酥了。流浪在外没有人呵护的坎坷经历,对故乡及其亲人的怀念一幕幕如过电影般清晰地在他眼前闪现。他急切地说:“妈妈,你们先吃,不要打扰我!”顿时文思泉涌,他提起笔在纸上“沙沙”地疾书起来:“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走啊走啊走啊走,走过了多少年华,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又是一个春夏!”

两个小时后,《流浪歌》就在这故乡的茅草屋里诞生了。陈星噙着喜悦的泪花,轻拨琴弦,边弹边唱。姐姐和家人都被优美的歌声吸引过来,连不懂音乐的母亲也连声说:“好歌呀!”

犹如注了一支兴奋剂,陈星抱着吉他,冲进风雪中,邀来一批在外打工、回家过年的儿时伙伴们,请他们欣赏。听着、听着,伙伴们的喉头哽咽了:“陈星,这歌短小精悍,唱出了咱们游子的心声!”

春节过后,陈星怀揣着《流浪歌》到外地人常去听歌的武汉一家夜总会里试唱,效果也出奇的好,一曲下来,满场唏嘘一片,应观众的要求再唱一遍时,台下的人竟情不自禁地打着节拍,唱和起来……

多年来,陈星一直有个心愿,等有了钱,一定要给父母盖一栋漂亮的房子。

辛苦唱歌有了些许积蓄后,他了却了这桩心愿,并还清了父母欠下的8000元债务。解除了后顾之忧的陈星决定走出湖北到省外发展,继续去找“家”。

临出发前,他照例在歌厅里演唱自己创作的《伤心泪》和《流浪歌》。不料想,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的著名音乐人朱德荣出差武汉也来到了这里听歌,这位成功推出《小芳》、《九月九的酒》、《大花轿》的制作人被陈星独特的演唱风格所震撼。“这歌是不是你写的?”“我不仅写了这两首歌,还创作了近百首流行歌曲。”朱德荣激动地连声说:“你快一首首哼给我听听!”

陈星一口气唱了几十首,朱德荣满脸欣喜:“你的歌唱得好,写得也好!”他当即选中了《爱恨缠绵》、《孤单地走》、《伤心泪》、《流浪歌》等五首,要求出高价购买,面对着朱德荣提出的令人怦然心动的天文数字,陈星断然地拒绝:“这是我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我不是为了钱……”

陈星对音乐执著的追求使朱德荣甚为感动。

他留下了联系电话,并深情地说:“小伙子,你的演唱风格很有潜力和个性。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可随时给你帮忙!”

春,陈星漂泊到广州。万般无奈之际,他找到了朱德荣。朱老师忙里偷闲,热情接待了这位在乐坛里艰难跋涉的歌手,主动提出让陈星自弹自唱《流浪歌》、《伤心泪》,免费为他进行录音和简单制作。

第二天,他揣上录音的小样,找到广州中唱的一位制作人,试图碰碰运气。那位制作人听了后认为“此歌太凄凉、太哀伤,听众难以接受”,并说目前唱片公司经济不景气,暂时不可能有资金投资,礼貌地婉拒了。

找到了家的感觉真好

陈星在广州呆了半个多月,带去的钱已经花光了,联系歌厅跑场也连连受挫,只有打道回府。

哥哥见陈星沮丧的样子,心中也不是个滋味,他给弟弟出了个主意:“吉他伴唱的效果影响不大,何不借钱去让音乐人大制作!”可制作一首歌需要一万元钱,两首歌就是2万。陈星帮父母造房和还贷,几经折腾,自己已身无分文,一下从哪儿弄这笔钱呢?

陈星找到住在荆州的二叔二妈说明情况,二妈通过熟人贷了2万元的款,但期限不能超过3个月,陈星二度赶到广州,请朱德荣制作,朱德荣知道陈星的钱来之不易,留下4000元钱给陈星作生活费。

可临到进录音棚时,陈星却退缩了,他担心如果一旦失败,2万元钱血本无归,他拿什么来偿还。情绪的低落直接影响到嗓子嘶哑,因而,第一次没有录成。

看到哥哥的满面愁容,陪同去的弟弟一个劲地为哥哥鼓气:“哥呀,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录。这2万元我打工也要替你还上!”多么善解人意的弟弟呀!陈星眼睛湿润了,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第二次走进录音棚时,他全身心地投入,一次成功。

录制的歌还没有消息,可托二妈贷的款已经到期。

陈星又四处奔波,借款还贷,恰好以前的一个朋友在宜昌做生意得知了他的境况,借了2万元,解决了他的困难。

198月,陈星终于盼来了好消息,朱德荣从广州打来了电话:“我所在的广东省唱片有限公司,愿意投资为你拍《流浪歌》的MTV!”那一刻,陈星永生难忘,立即动身赶赴广州。

这以后,好运就接踵而来。初,朱德荣“三顾茅庐”,代表广东唱片公司到武汉正式聘请陈星作该公司的签约歌手。

陈星还清楚地记得那刻骨铭心的一幕: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衣衫单薄的陈星向朋友借来一件羊皮大衣去会见他的恩师。再度相逢后两双手激动地交叠重合良久。俄顷,陈星接过合约,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公司将全力投资包装陈星的歌。”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他拭去眼角兴奋的泪花:“我再也不是流浪的歌手了,我终于找到家了!”

【篇5】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6个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哲学博士。他除了在教学著书上颇有成就外,还是一位杰出的演讲家,每年有数百场人生哲学讲座。傅教授应邀在央视的《百家讲坛》讲《孟子的智慧》,在各大媒体讲《易经》《老子》《庄子》等,反响强烈。四川汶川地震后,他亲历灾区,多次进行公益演讲。

成功的对手我目睹过傅教授演讲的风采。他风度儒雅,广闻博见,最深奥的道理经他诠释后,也变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演讲时,傅教授从不看底稿,仿佛是聊家常,娓娓道来。语言之简练,措辞之严谨,让人叹服。我常常想,如此了得的口才,是天生使然,还是后来练就的呢?

没想到这个问题傅教授自己提出来了。一次演讲中,他谦虚地说:有人问我,傅教授,你的口才还可以啊。傅教授说,也许大家都没有想到,我小时候有很严重的口吃。

原来,傅教授小时候因为模仿别人口吃,自己患上了严重的口吃。8岁到17岁,他在公开场合没有讲过一句话。他最怕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一回答问题,课堂上就会笑成一片,连老师也忍不住发笑。直到18岁,他才进行了正规的纠正与训练。在一次小学同学的聚会中,有同学问他,你有没有怨恨小时候我们对你的嘲笑?他回答,其实我很感谢命运给我的这个十字架。因为口吃,他无法与人沟通,交不到朋友,只好在学习上格外卖力。从小到大,他的成绩非常好,每次都是第一名。从初中到在美国读博士,他都靠着奖学金生活。因为口吃,他比别人更深刻地感受到语言的重要。当终于可以流畅地表达时,他无比珍惜自己说话的机会,希望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别人都愿意听,都听得懂。

是口吃造就了他,让他取得日后的成就,成为享誉东南亚的演说家。其实我们不难想象,对一个孩子来说,口吃足以击倒他,让他自卑自闭,从此一蹶不振。幸运的是,他凭着倔强与勇敢,跨过了口吃的障碍,让人生拥有了成功的辉煌。

成功的对手是障碍,障碍无处不在。而真正的勇者,跨越障碍的过程,就是为成功获得更多动力的过程。

点击下页点击下页查看更多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

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故事6个【汇编五篇】

查看更多成功哲理相关内容,请点击成功哲理
推荐访问: